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情怀永驻 无私奉献

——记中国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中国石化老领导闵振环
2021年07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 徐 孔煜也
16.8K

编者按:6月28日,在中国石化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高质量党建推进会上,闵振环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作为离退休党员代表上台领奖。2020年12月18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致信集团公司,对闵振环从公司领导岗位退休后近30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宣传他的事迹和精神。今天刊出本报记者的采访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徐 徐  孔煜也

“比起自己的生日,我更愿意庆祝‘五四’青年节,多年来能为青少年做点事,我特开心!”满头华发的闵振环慈祥地微笑着,一身整洁朴素的衣裳,衬得胸前的党徽格外闪亮。

今年“五四”青年节,闵振环刚刚度过89周岁生日,这是他卸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后的第一个生日。闵振环1950年3月参加工作,1954年1月入党,长期从事群团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1983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时,闵振环从中央组织部调到中国石化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厅副主任、主任、中国石化党组成员。1990年兼任中国关工委副秘书长,1992年任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2006年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8年7月开始兼任中央文明委委员。

在中国石化工作期间,闵振环勤奋敬业、清正廉洁、顾全大局、办事严谨、实事求是、不畏困难,是中国石化成立初期艰苦创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参与了中国石化总公司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做好企业交接工作,制定6年工作规划投入产出“329方案”,还参与《中国石化报》的创建工作,为领导决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对中国石化事业的开局作出贡献。

1995年,闵振环从中国石化领导岗位退下来。他本可以好好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却听从组织召唤,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为党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他见证了中国关工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是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中国关工委2020年12月写给中国石化党组的感谢函中如此评价:30年来,闵振环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将主要精力献给了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曾4次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并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功勋理事”荣誉称号,充分彰显一名有着67年党龄老党员的政治本色、爱党爱国爱石化和关爱青少年的情怀。

用心关爱青少年,用爱温暖青少年

1990年,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康世恩向中国石化党组提出,希望闵振环到中国关工委兼任副秘书长,中国石化党组非常支持。从此闵振环开始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石油系统的光荣传统,就是中央交办的事必须办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决不能辜负中央的嘱托。”这是1992年8月,时任中国关工委主任康世恩提出要闵振环担任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时对他说的话。30年来,闵振环无论做什么,都始终牢记康老的话。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党的事,中国关工委的工作就是帮家长一把、助学校一把、托社会一把,多做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拾遗补阙的工作。”心怀对青少年的真诚关爱,闵振环把身影留在了大江南北的帮扶关爱之路上,也留在了青少年的心里。

有一次,闵振环去陕西汉中了解农村开展帮扶关爱工作的情况,专程去看望一名得到捐助的小男孩。孩子家里的房子很简陋,当闵振环要离开时,孩子和父亲一起默默地从家里唯一的苹果树上摘下一个红苹果,用双手捧着送给闵振环。闵振环感动得红了眼圈,接过苹果的同时向这对父子深深地鞠了一躬,之后把苹果带回北京,将这个故事讲给关工委的同事听,传递更多感动和温暖。

提到青少年时,闵振环讲得最多的不是他如何做好帮扶关爱,而是孩子们的单纯与善良。他感动于孩子们在困境中纯真善良的坚守,也感动于在我们党领导和倡导下社会的善意和正气。

2004年,中国关工委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主办了全国第一个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然而,在寻找住宿接待单位时,却遭到40多家学校和宾馆的婉拒。

当时大家都心急如焚。闵振环与负责这个项目的李国强一起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方协调联系,最终联系到北京郊区新开业的一家宾馆。他们不仅愿意接待孩子们,而且安排了最好的房间、最优秀的服务员接待他们。

活动中,闵振环与孩子们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有一个孩子问他:“我们是艾滋病家庭的孩子,你不害怕吗?”“我多次去过艾滋病患者家里看望孩子,你们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一点也不害怕。”闵振环微笑着回答。

30年来,闵振环不仅在工作中潜心调研、真心关爱,还坚持把对下一代的爱融于生活点滴。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把结余的钱捐助给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子。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已走上工作岗位,好多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工作者。

他还很关心失足青少年的情况,多次前往北京、长沙、宁波、武汉等地的少管所,与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他每到这些地方都反复讲三句话:“你们过去都是好孩子;因为一时不注意,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希望你们在这里好好学习,好好改正;我相信你们经过帮教后,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公民。”

有一个青年出狱之后找不到工作,闵振环就帮了一把。如今,这位年轻人在岗位上踏实工作,依靠自己的双手,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这位青年还时常来看望闵振环。“他结婚的时候,我怕别人打听他以前的事情,对他有影响,就没去婚礼现场,只是送上了一份祝福礼物。看到孩子幸福,我就开心。”闵振环说。

闵振环把他帮扶过的青少年都称作自己的“朋友”。“这些孩子们都过上不错的日子了,没有一个守不住底线。”这是让他最高兴的事。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对党和国家未来负责

目前,全国共有107万个关工委基层组织,1367万名“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30载创业维艰。闵振环告诉记者,中国关工委最初开展工作时,缺乏办公经费,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当时,有人提出可以发挥老同志的人脉经商来解决经费问题,闵振环清楚地记得,康世恩等老领导坚决否定了这些建议。“康老明确表示,关工委绝对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石油精神、大庆精神,依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来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康世恩再次找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单位的领导,请他们协助支持。中国石化拨出两套房,作为中国关工委的临时办公地点。闵振环为此还细致地安排了办公用具、机要交通与工作人员用餐等事项,保障了中国关工委各项工作的开展。(下转第二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