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
高端固井工具发往沙特阿美 |
![]() |
工程院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
![]() |
工程院科技工作者现场指导JPH-460井压裂施工 |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12年来,围绕“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切实履行“一部两中心”职责,求实创新、攻坚克难,为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步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党组决策部署,突出技术先导,聚焦技术支撑,加强成果转化,深化改革管理,强化党建引领,为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方略再立新功,为助力油气大突破大发现、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
智者顺时而谋。围绕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方向,该院强化自主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累计承担国家、集团公司等科研课题6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157项,申请专利2319件、国外发明专利族24个,持续培育了5项核心技术、3项品牌技术和系列特色技术,为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运用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具备8000米以上超深复杂地层钻完井设计和技术支持能力,在川深1井、顺北地区创出了多项新纪录,保障了中国石化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程。
研发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基本形成深层页岩气钻完井及压裂配套技术,研发湖相页岩气穿层体积压裂技术,作为主要贡献单位完成的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运用提高油气井产量工程技术,推进分支井、氮气钻井和超深层分段酸压等技术研究,有力支撑了塔河、顺北等深层、华北低渗致密油气及高含水油气藏开发的生产需要。
运用海洋钻完井技术,建立深水钻井风险控制和浅层地质灾害识别评价方法,低温钻井液和固井水泥浆取得新突破,具备了超深井钻完井设计及技术支持能力。
运用特殊储层改造技术,研发耐温180摄氏度新型胶凝酸体系、自支撑高导流酸压工艺等压裂工具,促进了鄂尔多斯等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动用和西北缝洞储层的增储增产。
研制随钻测量及随钻压力测试系统,形成以轨迹精准控制和储层评价为核心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链,创新发展了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技术、井震融合指导钻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等系列特色技术。
创新技术支持模式,全面支撑上游稳油增气
明者因时而变。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深化与油田企业战略合作,形成以“三北一川一海外”为重点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格局,全面支撑上游板块稳油增气和提速提效。
在西北地区,他们组建了提速提效专家团队,开展钻井提速、钻井液、固井、信息远传等全方位支撑,多次创造了超深水平井世界纪录,为顺北油气田的发现与效益开发作出了贡献。
在华北地区,他们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促进了产品国产化和降本增效,国产压裂工具及液体成本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30%。
在东北地区,他们推进一体化技术支持,提供从钻井设计到完井压裂等全过程的管理与技术示范,支持的龙凤山北201-30HF创造了国内最低温度一体化压裂液应用纪录。
在四川及周缘地区,他们成立西南技术支持中心,全面支持焦石坝、南川、威荣页岩气勘探开发与产建。为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及10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推进共建共管的海外石油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为哥伦比亚等海外项目提供油田工程开发方案和重点井钻井工程及储层改造方案设计等技术支持,哈萨克斯坦KKM油田储层改造井单井增产3~7倍。
此外,为国家地质调查局重点井、中澳煤层气、青海干热岩、文23储气库等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建立“1121”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南川、顺北、华北地区的钻井日费制试点工作,打造区域技术示范工程,提速提效显著。
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大力开拓石油工程市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立足高端主导和自主品牌打造,开拓国际市场,推进高端技术产品转化。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工业化,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减震稳扭旋冲工具、V0级高温高压固井封隔器等22项产品实现工业化应用。
持续扩大高端工具应用规模,超高压尾管悬挂器和旋转尾管悬挂器等高端固井工具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速油田化学品转化,抗高温镶嵌成膜防塌剂等油田助剂实现批量生产,环保润滑剂在塔河油田定向/水平井应用率达60%,乳化剂在中国石化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高效堵漏剂、钻井液抑制剂进入阿根廷等国际市场。
成功转让泡沫水泥浆固井和自适应调流控水装置,开技术许可先河。大陆架公司获“山东省瞪羚企业”称号,高温高盐降滤失剂等8种油田化学剂入围集团公司优势产品,占比达50%,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精细管理创新创效,以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持续提升管理效能,赋能世界领先研究院建设,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科研保障体系,筑牢创新发展基础。
明确建设世界领先研究院的发展目标,确立“以科研为龙头、技术支持与产品研发为两翼、国际化为桥梁,培育核心技术,发展特色技术,打造关键载体,为勘探开发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发展思路,制定“保障化、差异化、低成本、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集团公司战略布局,跟踪能源行业和世界石油工程发展动态,承担完成油气重点转向接续战略研究等国家战略研究课题近30项,参与编制国家、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研究专报90余项,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和集团公司重大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参谋支持作用。
扎实推进科研“放管服”改革,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扎实推进科改示范行动,聚焦油气与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5515”创新工程。
建立完善科研保障体系,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试基地、3个驻外试验基地、9个专业实验室、4个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为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他们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与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地区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美国A&M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建立联合攻关机制,确保了理论提升和成果落地。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该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规划高质量党建发展方向,按照集团公司党组“1355”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抓实夯实基础、巩固提升、融合创新三大关键环节,推动该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科研特色党建融合品牌。
推动高质量党建发展实效,党建工作实现“明确任务清单化、履行任务流程化、执行检查节点化和考核问责一体化”,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加强党建“三基本”建设,成立党员突击队等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营造高质量党建发展氛围,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带统战、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统战群团组织作用。创新信息化手段,建立员工诉求系统,畅通员工诉求渠道。坚持“走基层、访万家”,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帮扶困难员工,丰富文体活动,营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文化氛围。
发展里程碑
●2009年6月26日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
●2011年1月15日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元坝103H井创垂深7729.8米世界纪录,有力支持元坝气田4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
●2012年11月28日
支持的焦页1HF井实现重大勘探突破,支撑了我国首个商业页岩气田的发现和建设。
●2015年7月20日
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挂牌运行。
●2015年8月23日
工程院在重点超深探井顺北1-1H井首次试点一体化技术支持管理模式,为顺北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2月17日
大陆架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
●2016年1月21日
中东研发中心在沙特达兰技术谷奠基,研发体系迈入国际化行列。
●2016年3月23日
液氮泡沫低密度固井技术在JPH351井创密度0.8克/立方厘米纪录。该技术的核心装备获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金奖。
●2017年6月12日
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在盘32-斜2井应用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19年1月8日
“高酸性活跃厚沥青层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2月19日
顺北鹰1井井深8588米刷新亚洲陆上第一深井纪录。
●2020年4月27日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务院国企“科改示范行动”。
●2020年6月27日
由工程院联合华东油气、重庆页岩气公司组织施工的胜页14-3井顺利开钻,标志着中国石化首口“日费制”页岩气井正式进入现场实施阶段。
●2021年3月21日
由工程院联合华北西部工程公司组织施工的顺北56X井钻进至9300米,创下亚洲陆上最深水平井纪录。
本版文图由任丽丽 孙键 豆宁辉 秦红祥 李鑫 朱和明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