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创效故事一

抱回“第一桶金”

2021年06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1960年12月,茂名石化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工建设。其间,茂名石化员工克服重重困难,演绎了一个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动人故事。

    要接炼阿尔巴尼亚原油,首先得解决从湛江港输送原油到炼油厂的问题,湛江油库的建设刻不容缓。然而,因为当时建设资金有限,原先选定的施工队伍打起了退堂鼓,茂名石化员工决定自行组织力量建设湛江油库。1962年5月,公司抽调近千名员工成立基建队,远赴湛江去打这场“硬仗”。基建队夜以继日地苦干,仅用半年时间就建好了4座5000吨油罐和深水码头管线,打通了茂名石化加工天然石油的通道。

    进入建设大会战阶段,蒸汽问题又成了“拦路虎”。炼油装置开工依靠蒸汽传递热能和动力,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炼油厂的蒸汽锅炉建设举步维艰。

    就在大家心急如焚的时候,技术员冯耀宗想出了一个主意:把火车头当作“蒸汽炉”。原来,当时在露天矿有一批闲置的火车头,当年的火车头都是靠烧煤产出蒸汽,驱动机车运行,一个火车头就是一台小锅炉,把多个火车头联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大蒸汽锅炉。

    这也许是世界石油史上一次前无古人的创举:13个火车头在铁轨上一字排开、齐声轰鸣,滚滚蒸汽翻腾着奔向新建成的常减压装置。

    至此,油路通了,汽路通了,生产“战场”也进入了“决战”时刻。1900余人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工大会战。

    1963年3月8日,湛江港码头卸下第一船阿尔巴尼亚原油,通过铁路运进炼油厂。同年4月28日,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茂名石化开启了加工天然石油的新篇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