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保密无“小”事2021年04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老父亲的箱底,一直珍藏着一摞多年前的家书。最早的写于1965年,那是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信封上没有具体地址,只写着“山东淄博25号信箱”。那个年代,油田的地址是绝对保密的。 岁月如歌,当年的秘密早已不是秘密,父辈们曾经视为机密的工作地点,现在已建成道路四通八达、信息网络互联的城市。当年华北油区第一口见油井——华八井、“九二三厂”命名井——营二井,也已成为胜利油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说到保密,这可不止是谍战片里才有的桥段。党的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践行了“保密”二字。 新时代还有没有必要保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绝不要以为保密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更不要以为保密是只有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才会涉及。在智能化时代,一张图片、一个数据都可能读出大量的信息,即使你我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依然是保密工作的一分子,甚至比战争年代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需要保持更高的警惕。 “这口井开采这么深啊,发个朋友圈让大家见识一下。” “老同学快来看,这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岗位。” 发朋友圈,本是工作之外的娱乐,但是我们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必须将涉及的生产数据等统统锁进“保险柜”。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境外情报机构以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窃密活动。我们作为国家的一员,企业的一分子,就必须向先辈们一样,将保密融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齐心协力筑牢安全保密的“金钟罩”,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对国家、对企业的这份沉甸甸责任。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供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