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 ![]() ![]() 日期检索
传承,让家庭代代幸福2021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乔庆芳
父亲的一封《劝廉家书》:“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你在领导岗位上能廉洁自律,别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毁于一旦。” 乔庆芳 “恭喜你当上了经理。你是咱们家的骄傲,更是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爸爸妈妈衷心希望你不要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来……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你在领导岗位上能廉洁自律,别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毁于一旦。” 收到岳父母发来的这样一封劝廉家书,丈夫深有感触地说:“父母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字里行间却简单真挚,为我敲响警钟,时刻提醒我廉洁自律。” 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收到家书,丈夫诧异又感动:“我要把劝廉家书放在工作笔记的扉页,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党的教诲和亲人的期盼,做到清正廉洁、守好底线。”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石油,一线基层干部,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满满两箱子荣誉证书和奖杯见证着父辈这代石油人的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这封廉洁家书,父亲正是希望能提醒我们守牢廉洁底线,守住家庭幸福。他没有什么文化,由于勤学肯干,加上在部队自学了初中、高中课程,得到部队和单位的认可。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怕吃苦、廉洁奉公,被破格提拔为一线基层干部。那时候,他每次回家都会和我们反复强调:“无论老乡或者单位员工送来什么我们都不能要。拿别人的手软,吃别人的嘴短,这样爸爸就会犯错误的。”当时我虽然年幼,但知道父亲是对的,时刻牢记父亲的叮嘱,生怕父亲犯了错误。 有一次,一个老乡背着一口袋绿豆和一壶芝麻油来我家,硬生生让父亲给挡了回去。“自己家种的,不值啥钱。”“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父亲总是严肃而又不失礼貌地这样回应。然后交代母亲把家里的馒头、包子、饼干之类,还有我们穿小了的衣服,送给老乡,让他赶紧回去。每每遇到这种状况,我们兄妹3人总是噘着嘴,老大的不愿意。“我们工人有工资。你们很不容易,但不要偷盗我们的石油和设备。家里有什么困难和我说。”在父亲的感化下,附近很多村民成了父亲和同事的眼线,偷盗现象明显减少。 一次,一个老乡的孩子在安全生产中违规操作,找到父亲,希望不要让孩子在大会上做检讨,不要扣工资,临走悄悄在我家桌子底下放了200元钱。父亲晚上发现,连夜把钱送了回去。 父亲严肃地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马虎不得,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希望这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父亲的一番话让他们心服口服。后来,这个孩子一直严格按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处处带头,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每年还会抽空来看看老父亲。这件事也在我的心底埋下了廉洁的种子。 如今,78岁的老父亲仍然初心未改,喜欢读书阅报、看新闻。他一直认为作为管理者,必须有方式方法,员工思想要及时纠偏,这是救人,也是救企。“要想员工听你的,就必须自己站得正、行得直,廉洁奉公,这样大家才会信服”。 前段时间,丈夫的单位开展“三定”工作,打招呼的不少。 “工作不徇私情是对的,但是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后进员工在组织的关怀下成长也是你这个经理应该考虑的。员工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工作才会更好开展。”父亲提醒我的丈夫。 “小芳,你作为妻子,要当好贤内助,帮忙把好廉洁关,爸爸相信你能做到最好。”父亲也常叮嘱我。 丈夫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秉承父亲那一代老石油人廉洁自律的家风,一家人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