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 ![]() ![]() 日期检索
公家的事一丝也不能含糊2021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罗树华
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终于明白了父亲心里党员的责任。自家的事可以放一放,公家的事却一丝也不能含糊。坚守诚信开安全车,履职尽责做好石油人。 罗树华 “你看,这是你爸在新疆时的照片,到那边一定要好好干,别给你爸丢脸……”每一次休假结束,母亲总会翻出父亲早年在新疆工作时的留影,对即将回西北油田工作的我说。戴着工帽、穿着工衣,蹬一双大头工鞋。照片虽有些发黄模糊,但照片上的父亲年轻潇洒,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眼睛炯炯有神,那神情让我想起了父亲过去的点点滴滴…… 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58年10月,大姐4岁,父亲离开四川老家到玉门成为一名石油工人,邻居都很羡慕。可大姐再见到父亲时,已是4年后的冬季。一件破旧的棉衣、一条分不出本色的棉裤、一顶快遮住双眼的帽子,这就是父亲。8岁的大姐吓得躲进木屋不敢出来,更无法体味母亲那久别重逢的喜悦:“小芳,快,你爸回来了!” 后来,我们和父亲住在一起,才知道他每天开车早出晚归是去井队搬家。起初,我很喜欢父亲的车和车上的两只大眼睛,甚至还闹出笑话问父亲:“它们两个肚子饿了吃什么?”可又渐渐地开始讨厌它了,因为天不亮,它就睁开双眼把父亲带走,有时几天都见不着他。 父亲个子不高,人很随和,说话带着浓浓的川音,凡事都细条慢理,从不对我们发脾气。可有一次父亲和人吵架了,吵得很凶,还与人撕扯起来。1973年5月的一天,父亲刚从井队搬家回来,碰见几个老乡要拿车上的东西。父亲不给,他们爬上车想抢,并要揍父亲。父亲两只大手一伸:“就是打死我,公家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能动。”若不是车队其他人及时赶到,很难说结果会是什么样。那几个人临走时冲着父亲丢下一句话:小心点儿!母亲吓得几天都不让父亲出车,可他一次也没听。 性格稳重内向的父亲,凡事不善言表。可1974年初春的一天,我看到了他难得的喜形于色。那天,父亲兴冲冲地跑回来告诉母亲:“我是共产党员了!我是共产党员了!”高兴的样子像个孩子。共产党员?是怎样的呢?11岁的我时常在心里思忖着。 一天晚上,大雪纷飞,狂风肆虐。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父亲开门一看,原来是单位采购生活物资的车回来了。父亲让司机和采购员回家休息,怕车上的东西丢失,抱着被子就要到两公里外的车场去守车。家里人说啥也不让:“大冷的天守什么车?你就是把命搭上又能怎样?反正是公家的东西。”“什么话,公家的东西就不管了?”父亲生气地打断我们的话,抱着被子,顶着刺骨的风雪走了。望着雪夜中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我的眼角有些发热。那个年代,运输车上是没有空调的,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夜,父亲是怎样度过的? 再后来,我也成了石油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终于明白了父亲心里党员的责任。自家的事可以放一放,公家的事却一丝也不能含糊。 18岁的小妹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在油田钻井队上班,离家有四五十公里。对柴油严重过敏的她,因经常清洗装置配件双手红肿,耳朵也出现了疼痛。时间长了,母亲想让父亲出面找人帮忙换个单位,可此时已是厂党总支书记的父亲始终未开口。 斗转星移,天南地北。34年的光阴,父亲没有丰碑,有的只是一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里程表:玉门、新疆、湖北、河南;井场、车场、车场、井场。 坚守诚信开安全车,履职尽责做好石油人。这就是我的父亲,石油石化战线上最普通的一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