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能源转型:炼油企业最重要的挑战国际能源署报告表示,虽然石油需求温和增长,但炼油行业前景黯淡,随着运输燃料主导地位的终结,炼油企业将被迫改变发展战略,为能源转型和对石化产品的日益依赖让路2021年04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春晓
●张春晓 据普氏能源资讯消息,国际能源署(IEA)3月17日表示,全球炼油企业必须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应对全球正在积极推进的脱碳行动,又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不确定性。 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的《2021年石油市场展望报告》中表示,能源转型将是未来几年炼油企业的最重要挑战。虽然石油需求温和增长,但炼油行业前景黯淡,因为长期的产能过剩可能持续。随着运输燃料主导地位的终结,炼油企业将被迫改变发展战略,为能源转型和对石化产品的日益依赖让路。 国际能源署表示,疫情为石油市场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展望,那就是清洁能源转型预计显著影响运输燃料需求,石化产品将成为唯一增长或稳定的石油需求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20年的每日9100万桶恢复到2026年的每日1.041亿桶。但在此期间,1/3的石油需求增长将由绕过炼油行业的产品来满足,如天然气凝析液和生物燃料,这将给炼油企业带来生存挑战。 为了应对能源转型,炼油商将不得不扩大生产范围,生产可再生柴油、绿氢和可回收的化学品等。 业务重心将转向生产更清洁的燃料 炼油企业将不得不专注于向下游衍生发展石化业务,以抵消运输燃料需求的下降。石化产品将继续引领石油需求增长,到2026年,乙烷、液化石油气(LPG)和石脑油合计将占石油产品需求增长的70%。 炼油企业还需要做出重要的战略决策,因为全球脱碳行动不仅将带来挑战,而且将带来机遇。传统的炼油产品市场将萎缩,被生物燃料和其他低碳产品所取代。 越来越多的炼油企业,尤其是西方的炼油企业,已经开始放弃传统的炼油业务,将业务重心转向生产更清洁的燃料,如可再生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燃料,以及聚合物和化学品的原料。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还表示,截至目前,全球约34.5万桶/日的炼油能力已转化为生物炼厂的产能,而且2026年前还将有84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转化为生物炼厂的产能。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6年,全球生物燃料供应量会从去年的每日260万桶增至330万桶。 炼油企业还需要找到降低生产活动碳强度的方法。炼油行业是最大的氢气消耗行业,许多炼油企业已在建氢气电解装置,以减少碳足迹。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欧洲有约200兆瓦与炼厂相关的氢气电解项目投用。另外1100兆瓦的项目处于尚未到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阶段,但如果政府出台激励政策,这些项目可能在2026年前建成投用。 迎来第三轮产能合理化调整 全球炼油行业目前正经历第三轮炼油产能合理化调整期。国际能源署称,全球已宣布2020~2026年将关闭36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但要让利用率恢复到80%以上,至少需要关闭600万桶/日的产能。国际能源署预计,2020~2026年,全球将新增85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其中大部分将在中国、中东地区和印度。 疫情打击了全球炼油行业,导致炼油利润率降至至少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柴油、航空燃料和汽油等高附加值成品油的交易价格有时甚至低于原油价格。2020年,全球炼油活动因此下降了近10%,至7440万桶/日,回落至2010年的水平。这一收缩是由运输燃料消费下降造成的。全球炼油行业目前的炼油能力为1.02亿桶/日,产能严重过剩,炼油产能关闭的步伐可能还会加快。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表示,“2020~2026年,全球净增炼油产能将达到490万桶/日,几乎是成品油需求预期增幅的两倍”。 国际能源署称,由于能效提高和向电动汽车转变抵消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燃料需求的增长,汽油需求可能已见顶。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到2024年,航空燃料需求才会超过2019年790万桶/日的水平。旅行限制、旅行习惯的改变,以及低收入经济体中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相对缓慢的进展,都将减缓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航空业的复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