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她要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感受秧歌带给大家的开心和健康
张磊和她的喜洋洋秧歌队2021年03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菅李峰
□菅李峰 文/图 “喜洋洋秧歌队来我们这儿演出啰,快,去瞧瞧……”农历大年初八,山东省临邑县大杨家村的杨大妈逢人就喊。 杨大妈所说的喜洋洋秧歌队是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机采装备服务部综合管理站张磊组建的。说起这支秧歌队,今年45岁的她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9月,张磊被查出沁润性原肺癌,术后休息期间整天无所事事,心情极度郁闷。一天,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临盘文化广场散步,听到远处传来锣鼓声,于是顺势扭起了大秧歌。 没想到她还没扭一会儿,前来散步的群众也跟着扭起来,还引来很多人围观。张磊好像忘记了身体的不适,那一天她开心极了。 “我一定要组织一支秧歌队”,张磊想到就干,她自费买来服装、扇子等道具,又找单位借来锣鼓,就这样,秧歌队组建起来了。 综合管理站站长单金鹏对此十分支持:“张磊在单位很能干,在社会上也贡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我们两次收到关于她的表扬信,希望她的秧歌队能为群众带去更多的欢乐。” 秧歌队在文化广场的表演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一些秧歌爱好者也踊跃加入。目前,秧歌队已有成员86人。 看到队伍越来越壮大,张磊找到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玉芹,请她帮忙协调专业的锣鼓队。 “锣鼓队配上秧歌队,我看行!”王玉芹爽快地答应了。之后,张磊又和队员们凑钱置办了“毛驴”“旱船”“猪八戒”等表演道具。 为了把这些道具用好、保管好,张磊找到临盘采油厂社会化服务协调站曙光居民服务部,请求协调一间房子专门用来存放道具。 万事俱备,张磊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对,缺一个名字。”就在她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大家扭秧歌时开心的样子,“大家这么高兴,干脆就叫临盘喜洋洋秧歌队。” 每天下午和晚上,只要秧歌队的锣鼓声一响,大家就从不同方向涌了过来。“我孩子不在身边,你们扭的秧歌我天天看,也想参加你们的秧歌队,你们能带上我吗?”一位70多岁的阿姨红着脸问张磊。“欢迎啊,阿姨。我们就是要带领大家锻炼身体,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张磊笑着说。 秧歌队里有在职员工、有年龄大的、也有身体素质差的。张磊不敢让大家活动太久,可每次观众都强烈要求他们接着表演。没办法,张磊就嘱咐有感觉累的队员下来休息,可没有一个人休息。 “现在我们的政策、环境、生活都这么好,群众喜欢看,我们累也开心。”队里的一位姓刘的阿姨说。 2020年12月13日,星期天。秧歌队还没到现场,李大妈就拿着小凳,带着孙子早早来到现场等候。表演开始后,李大妈被那极有韵味的锣鼓声和滑稽的小丑、八戒、旱船、毛驴等表演深深吸引,笑得前仰后合。突然,她想起还带着孙子,左找右看都不见孙子的踪影,急得哭出了声。张磊见状赶紧停下表演,问清名字后拿起麦克风不停地呼喊。10分钟后,祖孙团聚,李大妈一个劲道谢。 张磊的秧歌队火了。邀请演出的也多了起来,但不管是县里、村里、企业,还是个体活动,张磊都是免费演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要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感受秧歌带给大家的开心和健康。”张磊说。 常看秧歌演出的王大爷夫妇看张磊和秧歌队员们表演辛苦,就买了香蕉、橘子、苹果等送来。张磊婉言谢绝:“只要大家爱看我们就演,目的是为了大家开心。” “这么短的时间你的秧歌队就有了这么多粉丝,你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有人问。 “明年,我们计划到居民小区、敬老院、偏远的注采班站去演出,送文化下基层,送艺术进村;再有就是做抖音,搞直播,让大家不用到现场也可以看表演;如果能参加比赛,拿个大奖回来就更理想了……”张磊爽朗地笑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