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镇海炼化精益管理实现效益领跑2021年02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卞江岐 郑小彦 徐 欣
●乙烯产量超过110万吨,聚烯烃新产品专用料产量达57万吨。 ●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POSM)实现全年满负荷运行。 ●环氧乙烷产量超17万吨,创历史新高。 ●研发生产新产品10个,新产品专用料产量占比达53%。 □卞江岐 郑小彦 徐 欣 2020年,镇海炼化坚持市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通过优化装置运行、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持续深化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收到明显效果,全年生产乙烯111万吨、聚烯烃新产品专用料57万吨,化工业务经营业绩位列集团公司榜首。 技术攻关,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产量 2020年12月28日,镇海炼化乙烯裂解装置12号裂解炉顺利完成炉管改造,运行周期得以延长。“裂解炉长周期运行是团队的重点攻关项目,除了炉管改造,我们还投用了自动化烧焦程序,效果很好。”该公司“东海炉王”团队成员何冰彬介绍,装置运行周期长,乙烯产量就高,装置效益也随之提升。 2020年11月,4号裂解炉完成了自动化烧焦程序改造。该程序可以实时控制相关变量,安全系数与操控精度均优于人工操作,确保了炉管内结焦不留死角,为开启下一个长周期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优化团队还通过合理安排裂解炉负荷、定期进行裂解炉标准化检查等措施,不断延长裂解炉运行时间。目前,该公司单台裂解炉最高运行周期已超过150天。 顺应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多打粮” 2020年下半年,镇海炼化顺应市场,将原料乙烯优先满足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使其保持满负荷运行,多出产品,增效明显。 由于乙二醇效益不好,该公司安排逐步降低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原料进量。2020年10月,该装置原料进量降至历史最低点,运行负荷保持在90%左右。“但该装置的另一种产品环氧乙烷效益高,需要保证高产。”烯烃一部二区主管蒋科介绍,同一套装置的两种产品,一种要提高产量,一种要压低产量,还是在装置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团队经过评估分析,利用OTS仿真模拟,解决了“回流比定量”“塔釜热负荷”等难题,重新优化操作参数,实现了持续高质量增产环氧乙烷的目标。2020年,环氧乙烷产销量超过17万吨,创历史新高。 产销研结合,新产品成为效益增长点 2020年,镇海炼化生产的聚乙烯薄膜料7050H有了“升级版”7050HJ。这款新产品是研发团队从客户体验入手、解决开口困难的问题后“诞生”的,用其制成的薄膜袋更加爽滑,不再出现粘连、破袋。 为获得市场第一手资料,2020年,该公司产销研团队共走访下游客户73次,形成“需求分析—方向确定—研发生产—客户试用—再需求分析”的有效循环机制,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加快新产品孵化周期,让聚烯烃产品差异化、高端化成为效益增长点。2020年,新成立的中国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共研发新产品10个,涵盖高端滚塑料、薄膜料、汽车料等市场急需的专用料,其中有部分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