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增强腐蚀过程检测能力,推进防腐技术研发与引进,穿孔刺漏递减率达41%
院厂合力大幅增强管线防腐能力2021年01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江 杰 刘青山
江 杰 刘青山 针对因腐蚀穿孔导致的停井、憋罐问题,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材质防护、药剂研发、电化学保护、监检测诊断及防腐运行维护等5大类20项技术研发引进,并通过厂院结合让技术落地开花,大幅提升防腐水平。 2020年,西北油田上千个罐体及1.6万公里管线全年腐蚀穿孔共99次,由2012年最高的四位数连续8年递减,首次下降到两位数。与2019年相比,递减率达41%。 在线监测腐蚀速率未雨绸缪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一夜飞沙,地貌尽改。尽管每年都会进行标识,修复管垄,但十几年过去,在一些井网复杂的区块里,要想找到一条管线的走向脉络并不容易,更不要说了解其管壁腐蚀情况。即使是高架管线,也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变化。 从前的防腐工作,除了在管外刷涂料,只能等管线发生刺漏时,才能知道腐蚀情况。据统计,80%以上管道穿孔属于内腐蚀穿孔。防腐,防不胜防。 技术人员曾采用失重法进行腐蚀监测,虽然效果增强,但监测周期长,需人工取放挂片,不能获取即时腐蚀速率,不能反映腐蚀发生的过程,无法对主要管线进行过程检测从而预知风险。 2020年,腐蚀速率在线监测技术投入应用,实现了对管线腐蚀监测数据的即时录取、无线传输,数据平台智能计算腐蚀速率,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即时查询,提前对管道进行描述、分析、维修和治理,防止重点油气管道穿孔突发。 优化或引入先进新防腐技术 “油田防腐是场永不休止的战斗,是解决阶段性突出问题、用量变争取质变的过程,要有长规划、短安排,坚持一张画图描到底。”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防腐所所长曾文广说。 防腐所作为油田防腐技术的机构支撑,在广泛吸收消化最新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研制一批的技术路线,保证地面集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该所经过技术考察和现场试验,大规模引进HTPO内衬管穿插治理技术,在塔河老区改造主要管线2400多公里。针对注水系统设备装置,重点从缓蚀剂防护入手,进行浓度、加注点位置和工艺优化,实现腐蚀速率低于0.076毫米/年。 目前,该所还有一批刚刚通过现场试验进入生产运行体系的技术,正待推广运用。站内设备非金属化技术,利用耐蚀性和抗菌性非金属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攻关,逐步实现站场设备非金属化,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在1号联合站应用10余台,运行良好。应用广谱性杀菌技术的防腐药剂在TP10-4伴生气管线中进行试验,杀菌率达到99%。据悉今年将推广11项此类新技术。 曾文广说:“这两年防腐技术的发展不但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开阔了技术人员的眼界,拓展了大家的思路,我们觉得要做的工作更多了。”目前,21项新技术陆续开题或正在开题。 依靠院厂结合落地革新技术 1月8日,防腐所副所长张江江和同事一起来到3号联合站收集管道内挂片。作为非金属管线技术项目的负责人,他一整个冬天都在跑现场。“无论跑到哪里,厂子里都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张江江说。 为让新技术能够尽快落地开花结果,该所打开门搞科研,有些项目邀请采油厂技术人员进组,联合攻关,有些邀请厂里的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试验。如果试验获得成功,就开始在可能适用的单位逐个进行技术路演。项目推广阶段,研究人员负责对厂里的操作人员进行重要技术环节培训。 油田开展管道专项治理时,推广了研究院引进的HTPO内衬管,各个采油厂顺利完成治理任务,为塔河老区的集输奠定了安全环保基础。“使用新技术完成管道治理之后,风险降低了,抢险没有了,现在夜里睡觉都踏实了很多。”地处胡杨湿地保护区的采油三厂管理二区经理刘毅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