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油建奏响向海图强新乐章

2024年04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明月 董亚群
16.8K

2019年建成当时国内最大单体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南鹏岛4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
?自动焊作业现场。

    □王明月 董亚群 文/图

    一季度,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胜利油建公司海工市场不负春光,实现“开门红”——成功中标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二标段项目,中标额高达14亿元,打破公司海工领域单体项目中标金额最高纪录。

    从泱泱渤海到浩瀚东海,一座座海上平台巍然耸立、一条条油气管道蜿蜒相连,胜利油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足音铿锵,奏响向海图强的新乐章。

    “二次创业” 把火红的队旗插进大海

    “仅32年,我们实现了从涉猎到专业的跨越式转变!”胜利油建执行董事、总经理郭春荣说。

    199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地面工程市场“寒冬期”,胜利油建将目光投向当时业内几乎无人参与的浅海施工领域,该领域资源、技术、人才紧缺,且毫无施工经验可借鉴,“有人说,专长陆地施工的油建人不能闯海,我们硬是把火红的队旗插进了滔滔大海”。

    胜利油建逆风而行,如期建成了高25米、总重量1400余吨的胜利开发二号平台,扭转了“油建人不能闯海”的偏见。自此,胜利油建“由陆上到海上”,正式翻开“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产业逐新,集群发展。多年来,胜利油建拼字当头、干字为先,不断升级装备力量、扩大业务范围,逐步在海洋平台建造工程、海底管道敷设工程、海底电缆敷设工程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凭借过硬实力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公司海工业务实现华丽转身,涉海项目年产值最高占总产值比重达49%,成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在“新”字上做文章,胜利油建时刻紧盯市场风向标。2016年,凭借敏锐的市场直觉,胜利油建迅速切入新能源赛道,成功中标我国第一批海上风电场特许权项目——鲁能江苏东台200兆瓦海上升压站项目,先人一步敲开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大门。胜利油建通过做强做优多方向业务赢得更大市场份额,近5年海工市场中标额超27亿元。

    170余座海上平台、400余公里海底管道、300余公里海底电缆、8座海上风电升压站……回顾数十年的奋斗历程,胜利油建承揽项目工程陆续建成,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等,不断刷新业内纪录。

    胜利油建成为国内第一支同时拥有国家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一级和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海陆两栖油建施工队伍,跻身业内第一梯队。

    破浪前行 技术创新焕发新气象

    从“粗犷式建造”到“精细化管理”,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胜利油建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高端海工市场的“敲门砖”,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下创新“快进键”。

    为了适应高端市场需求,胜利油建不断对现有装备和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先后建成了东营桩西、烟台龙口两个规模庞大、设施齐全的海工基地,自行设计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石化最大的海洋石油施工综合工程船——胜利902铺管船,并配套3000余艘海洋工程施工船舶及相关设备机械。

    从最初的浮拖法铺管,到滩浅海铺管船“胜利901”“胜利902”投用,胜利油建经过20余年的技术攻关,建起具有专业化特色的技术优势,实现“双航母”共同作战,在国内海管工程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当前国内大口径海底管道项目,至少70%是我们建成的!”胜利油建舟山海管项目副经理隆龙介绍。他回顾,2017年承揽的茂名石化30万吨级单点系泊输油终端海底管线安全隐患治理项目,成为胜利油建海工业务升级“转折点”:此前,国内海工领域还未有公司建造单管口径1219毫米、配重33吨的海底管线,加上施工周期不足3个月,对施工单位海工装备及施工技术的要求达到极致,挑战非常大。

    施工难度前所未有,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没有成熟施工经验可以借鉴,施工海域情况复杂,国产张紧器不能正常工作,铺管施工一度出现“管线走到哪,设备坏到哪”的情况……项目启动初期,困难接踵而至。

    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魏中格说:“这场硬仗,想要制胜就必须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新路。”花了整整4天3夜,魏中格带领数十名技术人员对作业线的张紧器、托管架及施工作业线等设备性能和综合承受能力进行再核算分析,对整个作业线关键设备进行了全面提升和改进,终于解决了张紧器强度不足问题,建立起压缩空气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和人机操作界面系统,确保铺管作业正常运行。

    在奋进中发展,于变革中新生,胜利油建大胆革新建造工艺,补长海工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等短板,以“高精尖”技术为引领,以建设更多具有国际一线竞争力的海工项目为目标,向着更深远的蓝海破浪前行。

    凝心聚力 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成就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未来的发展更是时不我待。

    胜利油建将全位置自动焊技术在自有铺管船上应用,进行大规模海底管道焊接,创造了焊接一次合格率98.8%、单日最高36道焊口的佳绩。2017年5月21日,在万众瞩目下,茂名石化30万吨级单点系泊输油终端海底管线安全隐患治理项目投产一次成功。亚洲口径最大海底输油管线铺设、全自动焊首次在海底管道施工中成功应用,让胜利油建再次在业内声名鹊起,知名度稳步提升,也为公司日后承揽国内首个化工产品海管项目——浙江石化海管项目、国内首个油气管道海对海定向钻项目——黄泽山—鱼山原油管道项目等大口径海管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胜利油建还不断将新兴技术融入项目施工,助力提质增效:通过TEKLA(钢结构详图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指导平台吊装施工,提前研判施工关键点,确保施工流程安全平稳;“五化”建设让现场更加标准规范,现场最大化使用自动焊设备,有力提高管道加工及焊接质量。

    如今,走进胜利油建海工基地,智能化的作业船只设备如长龙列阵。“2024年,我们坚定实施‘两海战略’(国内外海上市场),在保障国家海上能源安全、持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出国门,大力推动海外海工业务的接续承揽,在更深远的海域展示中国石化的品牌实力!”郭春荣信心满满。

    先后施工

    170余座海上平台

    400余公里海底管道

    300余公里海底电缆

    8座海上风电升压站

    多次获国家级工程奖

    不断刷新业内纪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