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记者观察

2024年02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万东
16.8K

储气库站区管网实现标准化建设。牛维荣 摄

    □本报记者 张万东

    从吉林省长春市出发,经长深公路向西行驶约140公里,便来到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东北油气孤家子储气库。

    东北油气是中国石化在东北地区唯一的油气田企业。2023年8月,该公司孤家子储气库顺利通过第三方机构专业认证,标志着中国石化上游首个碳中和储气库正式建成。

    目前,该储气库是中国石化运行压力最低的废弃气藏储气库,运行成本相较其他储气库大幅降低,能耗同比降幅在50%以上。储气库采气能力日均可达50万立方米,采出的天然气连到主干管网后输入长春及周边地区的千家万户,可基本满足100万人每天的生活用气需求。

    储气库发挥调峰作用

    孤家子储气库于2022年12月底建成,库容3.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2.6亿立方米。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储存的主要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地下找到一个完全封闭的构造体,在地面用压缩机泵送的方法把天然气注入构造中储存起来,当需要时,再通过生产井把天然气采出并输送给用户。地下储气库具有天然气保供、季节调峰、战略储备及市场调节等作用。

    孤家子储气库是中国石化在东北地区首座已投产运营的地下储气库,其之前是一个废弃气田,全部利用老井及闲置场站建成。

    东北工区冬季生产时间长、天然气保供任务重、冬夏峰谷差距大,在夏季用气低谷期,东北油气将富余天然气注入孤家子储气库储存,在冬季用气高峰时再采出保障供应。

    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

    东北油气在中国石化上游板块中体量较小,没有其他油气田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建设储气库、打造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有助于构建绿色产业链。

    该公司抓住吉林省加快实施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发挥“中国石化东北地区桥头堡”作用,将“碳中和”理念贯穿设计、施工、运行等储气库建设各环节,坚持“源网荷储、绿电为主、全面替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新型油气田。

    东北油气通过打造碳中和储气库,进一步强化了全员碳中和理念。比如,以碳中和理念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减碳降碳目标;以碳中和理念优化管网布局,实现油气集输过程减碳;以碳中和理念优化运行,通过减少人员配置减少碳行为;全力做好生产过程减碳降碳,全面实施CCUS工程,对油气生产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全面严控严管;在试油气过程中,全面采取“一返排就进站”生产模式,确保生产过程“零排放”,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减碳降碳。

    东北油气总经理助理兼勘探开发工程部经理张立亚说:“我们把打造碳中和储气库作为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在验证过程中,积极向验证方学习借鉴,对生产用能排放采取全新核算方式,按照用能全覆盖要求以确保核算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了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该公司以“分布式发展、清洁化利用、多能互补”为发展方向,构建多能互补、智慧绿能新模式,利用“风光互补+储能”方式,全力打造“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储气库示范工程。目前,储气库绿电总装机容量达165千瓦,日均发电量500千瓦时,场站生产生活用电100%实现绿电替代,在无风、无光条件下,绿电储能可满足3天井场用电。

    在碳中和储气库建设中,东北油气首次引入包含购买绿电在内的所有碳汇指标交易,成功迈出中国石化上游板块碳交易第一步。

    东北油气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紧密追踪市场形势、深入研判交易规则及流程,全面分析客户能力及绿电性价比,最终与大唐电力达成新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议绿电价格与传统火电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零碳储气库的建设加上绿电交易,使得东北油气非化石能源替代率达到6%,高于5%的上级指标要求。

    东北油气科技发展部经理李世广说:“我们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打造碳中和储气库为契机,全面推行绿电替代示范工程,在上游板块率先探索绿电外购,为传统火电转绿电积累了经验。”

    要社会效益,也要经济效益

    打造碳中和储气库既要有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东北油气坚持科学合理设计,反复测算优化储气库注采能力,以最优能力确定储气库地面建设工程最佳规模,避免过度设计;持续优化管网布局,采用“注采合一、支状与放射状管网相结合”方式,优化管网线路,实现管网互联互通;积极优化站场布局,合计减少用地1800平方米。

    东北油气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造、工厂化预制、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的建造运行模式,其中,标准化设计覆盖率高达96%。他们按照“碳中和”理念的高标准,认真审视井场、阀室、注采站等用电负荷及供应方式的设计和运行,确保每个环节全部达到碳中和。比如,通过反复优化配置,风光互补装置投资比原设计降低30%,大大节约了成本。

    孤家子储气库部署的注采井、单采井和观察井全部利用老井,注采站利用在用集气站,站房全部利用现有厂房,原有闲置场地和设施得到充分利用,既盘活了废旧资产,又减少了新占耕地;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共用过滤分离设施,储气库周边实现管网互联互通,满足了生产需要;通过打造碳中和储气库,梳理设备设施、流程阀门、建筑涂色、操作规程等16项场站标准化要求,实现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消防设施管理标准化、现场操作标准化、生产信息标准化”,提高了标准化场站建设水平,实现了投资效益最大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