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吴世强的寻油之旅2024年02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马桂凤 彭 宁 宋国梁
在一次次“触摸”数千米之下地震曲线显现地质构造中,吴世强把寻觅地质勘探“有效发现”当作寻找石油的最佳“命脉”,窥探地下岩层微妙变化。 马桂凤 彭 宁/文 宋国梁/摄 若不是坚韧如磐,迷茫之路,怎会义无反顾找寻人生经纬。 叩地千米,水数方。江汉盆地浸渍盐岩碎石间的工业油流,险又失之交臂。翻觅迹寻,疾如旋踵,错愕间,只为等你! 吴世强,巴蜀之地一对农民夫妇的长子,小小年纪,就帮着父亲搬运落满晨露的菜薹,父亲背篓里,那团紫红色的菜薹,一元,两元,五元,十元,落在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里,更多的是落在了他和妹妹书本上的字里行间。 一路走来,吴世强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勘探领域专家,获集团公司、江汉油田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得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并获得中国石化集团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 执着寻油是他一路前行的罗盘 2005年,26岁的吴世强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海相地质硕士学位证书。 来到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工作的吴世强,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真正“触摸”到数千米之下地震曲线显现地质构造时,他兴奋不已,但感受更多的是实践认知的苍白和欠缺。他跟着师傅们上井,取岩芯、做资料,让自己熟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认真寻找地质、测井、地震中的“有效发现”。为油而战,成为他一路前行的罗盘。 在现场得到锻炼的吴世强掌握了探井动态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并很快进入状态,独立完成探井现场管理、完井及试油讨论、钻探效果分析的全套工作。2011年,吴世强被提拔为勘探所最年轻的副所长。江汉盆地非常规油勘探潜力研究项目,成为他的新课题。 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吴世强一头扎进资料室里,那些有关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的资料,都成了他爱不释手的“宝贝”。井位论证、完井讨论、钻探效果分析,认为“可疑”的问题,他都记入手机备忘录,标注的问号,与心中来回“盘弄”的地震曲线,不断碰撞。 在寻找构造油藏转向岩性油藏进军的思路指导下,吴世强提出“老新地区是构造—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直路口断层下降盘可望含油连片”的大胆设想。 那段时间,每个夜晚,吴世强都留在实验室里,在电脑地质图与纸质平铺图前踱步,在一份份资料里寻找有可能被遗留的“盲点”。经过对潜江凹陷浅水三角洲、断坡控砂理论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不懈研究,终于取得新进展,老30井获16立方米/日工业油流。2011年,江汉盆地浅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也是这一年,中国石化正式提出加强非常规油气研究,其中页岩油气研究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这意味着每一位勘探开发研究人员的大命题,也提上了重要日程。 设想与理想只差一步坚守的距离 2011年,江汉油田非常规油勘探项目组正式成立。作为非常规油气研究负责人,吴世强开始了老区碳酸岩盐和页岩油勘探研究。经过对非常规油地质评价和盐岩地层结构分析,他将国内外盐岩油资料反复对比分析,大胆笃定:潜江盐间泥质白云岩就是页岩油。 为了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吴世强大量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为搞清楚国外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和工艺改造技术,他虚心请教信息中心情报调研专家。在国内外有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上,他按页岩油研究思路在烃源、储集、含油性、岩性岩相建立评价标准,从地层的复杂性达不到商业开发的出油点,找到了关键性技术工艺的解答。 吴世强总跟同事们说,不能忽视细节。在他看来,页岩油是储藏在页岩孔隙及裂缝里的石油。在江汉油田矿权区域内,页岩油主要分布在位于潜江的本土矿区。“盐间油藏持续出油,就是在跟我们捉迷藏。”他认为就要在细节中发现,在细节中找突破。 吴世强不仅在资料研究上严谨,就是队员要去做汇报的材料,也要一张张过目,认真指导,精益求精。在他的鼓舞带动下,整个团队有着极强的战斗力。为及时获取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参数,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的吴慕宁,春节期间坚持在黄61斜井驻井,进行取芯卡层和岩芯描述、取样。队里有人病了,另一个人主动顶上。团队所有人员像一家人。 2022年,吴世强带队攻关盐湖—半咸水湖盆地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入选了“中国石化2022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他们围绕江汉盆地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新类型油藏通过专探井3口、老井复查井位15口,8口井获工业油流,首次实现了该领域的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作为江汉油田非常规勘探团队负责人,吴世强被授予油田科技创新功勋奖。 寻油就是他报效祖国的信念之光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像往常一样,吴世强在实验室里对着一块潭口区块的岩芯薄片发痴。突然,他发现这块岩芯薄片有颗粒碳酸盐岩的特点,这个发现,打破了之前碳酸盐岩分布最广的是泥晶结构的认知,也就是说,这代表着盐湖盆地具有碳酸盐岩储层的新类型油藏的可能性。 吴世强拍拍脑袋,好像跟那块岩芯在说,又好像跟自己在说:“是该转变固有观念了。” 至此,吴世强开始了碎屑岩与化学岩之间的沉积过渡区碳酸盐岩空白带的探索。过渡相带在过去测井解释为干层,一直以来,被认为储层不发育,但油气显示丰富,此刻,他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带着这种想法,吴世强带领攻关团队运用岩相组合体划分技术,细分岩相,对几百口井、几千块岩屑薄片进行鉴定,发现碳酸盐岩结构复杂,在泥晶结构之外大量存在颗粒结构,这些颗粒结构组成的颗粒碳酸盐岩属于盐湖碳酸盐岩新储层!这一新的发现令人鼓舞,他果断提出,在砂岩和化学岩之间过渡相带的碳酸盐岩间寻找油藏。 经过吴世强和团队苦心勘探研究,2023年,潭口地区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这是老区多年来首次提交规模储量。还有一个喜讯也接踵而来,钟99在潜四下获高产工业油流,潜四下几十年来首次获得重大突破,老区又落实一个规模增储阵地。 灯又亮了,吴世强,这个“上两班的人”,下班回家,为女儿做好可口的饭菜后,又回办公室加班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