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每口井遇到的问题都风格迥异”

个性化管理保障气井稳定生产
2024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谢 江 李 慧 宋 峥
16.8K

江汉油田员工正在巡检集输装置。宋国梁 摄

    □谢 江 李 慧 宋 峥

    红页1HF井是江汉油田部署在红星地区的第一口二叠系页岩气预探井,产能测试获8.9万立方米/日稳定产量。2019年起,江汉油田又陆续部署了多口页岩气井,主要勘探开发层系为二叠系吴家坪组吴二段。经过几年的努力,投入生产的气井保持稳产势头,累计产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其中红页2HF井是目前湖北省累计产气量最高的页岩气井。

    “试采初期,红页1HF井返排液量大、低含硫化氢,试采难度大。我们成立专项试采小组,按照定产生产、动态调整的方式开展试采,摸着石头过河。”江汉油田采气一厂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石艳娜说。

    技术人员大胆尝试,制定了专井生产管理制度和动态监测方案,实行全过程、全时段、全流程的现场跟踪,系统录取流压、产气剖面、流体分析及细菌监测等资料,建立“一日一表、一日一报”的动态分析模式,确保生产可监控、历史可解释、风险可控制,实现连续安全试采。2021年3月,该井产量达到页岩气申报储量的标准,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空白。

    之后,江汉油田按照“整体部署、评建一体、滚动建产”的思路,开展红星区块的井位部署。2022年初,第二口页岩气预探井红页2HF井如期试采。可是该井出现了产水量大,产量和井口压力波动大,外输压力和产量平稳控制难度大,利旧管线压损大、易堵塞等问题。技术人员对该井日夜“监护”,投产后加密测压及分析气水样,通过日跟踪、周讨论、月分析,保障该井平稳度过试采期。

    试采过程中,红页2HF井一直采用套管生产,一度出现了井口压力即将与输压持平的状况。采气一厂摸索提产带液制度,当产量、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安排人员到现场通过提产、降产、投泡棒、放喷、间开等方法排出井底积液,并制定了间歇生产制度,减少单次放喷时长,延长周期开井时间,保障了该井连续生产。

    后来,红页1-2HF、红页1-3HF、红页3HF、红页4HF等气井相继试采。“虽然同为红星页岩气井,但每口井遇到的问题都风格迥异。”采气一厂技术中心主任银熙炉说,必须解决气井易水淹、压力低等问题,延长其生命周期,实现稳产增效。

    “每口井都是宝贝,要让它们多产气,就得精心呵护。”采气一厂副厂长罗林波说,“我们以稳产量、降递减为目标,持续加强红星地区气井精益化、个性化管理,优化‘一井一策一工艺’管理制度,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测,深化分析气井稳产规律,形成了一套‘定产返排、提产间排、泡沫助排、气举强排’排采工艺。”

    该厂技术中心与采气站采取“技术+操作双结对”方式,及时调整配产和排液制度,优化生产制度、动态监测和资料录取等工作,实现气井安全平稳生产,取全取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探索红星地区气井生产规律打牢了基础。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井含硫化氢、地层压力系数低、气井产水量高等问题,技术人员对红页1HF井采用“变密度动态压井+预置泡排”压井作业方式,配套“泡排+”措施增产效果明显,目前累计产气超3000万立方米;对红页2HF井由作业前辅助泡排间歇式生产优化为自喷连续稳定生产,按照定产6万立方米/日试采,已连续稳定生产超一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